px_fdch2784525101.jpg  

  《陣頭》破憶了,我驚訝,卻又好像能想像的到。

  上兩部意外破億的台片,在我印象裡是《海角七號》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向來我是個anti一窩蜂的人,但我又無法在沒看過的情況下發表意見,所以這兩部我也都看了。

  《那些年》的暴紅原因我判斷除了女神好正之外,就是低俗牌。這個年代要不分社經地位的拉攏人心,其實低級笑話是很有效的,例如上課打手槍,或是裸體在家走路云云。也許部分觀眾看完之後好好回想會覺得「我剛才到底看了什麼鬼」,但之所以還有這麼爆炸性的口碑效應,就是大部分年輕人(我想是10-30代)都還在「哈哈好好笑」的催眠狀態中,久久不能自己。(我絕對有《那些年》批評強迫症,若您是該片的忠實擁護者,請相信自己是懂得該片真諦真心喜歡它的伯樂,不要理會我,謝謝。)

  至於《海角七號》又發生了什麼事,這就跟《陣頭》有關係了。《陣頭》在台北以外的票房衝的非常快速,再影響回台北票房(這個流程和《陣頭》現在有大量負評也應該有關係,先聲明一切都是我的揣測),這和《海角七號》效應在我印象中有點相似對吧?我決定稱之為「操你媽的台北」效應。我不知道土生土長的台北人,看到一個少年摔吉他罵一句「操你媽的台北」然後跑回鄉下老家混吃等死會有什麼認同感;恆春是很溫馨沒錯,但跟奧少年這個角色本身的正當性是沒有相關的,更不要說他在這個富有人情味又包容他的地方竟然還做出不爽好好工作這種垃圾事。所以這部片到底在紅什麼,愛情故事不夠淒美壯烈(「你留下,或著我跟你走」WTF?這很浪漫嗎?),結局沒什麼深思意義,就是配角們的故事反而不錯(我最喜歡水蛙橋段),國寶也挺可愛的。《海角七號》賣得是一種認同──在台北有多少外地來的年輕人,在異鄉遭受挫折和打擊,就需要來一句「操你媽的台北」,於是很多需要被幫助發洩的觀眾在《海角七號》獲得滿足。當然被這樣產生的口碑吸引進戲院看的其他觀眾(如我),大概就是電影映完拿著爆米花很傻眼而已。

  《陣頭》走的也是同樣路線。如果不論劇情跟九天民俗技藝團的真實故事到底符合多少,主角阿泰一開始就是一個在台北混不下去,沒有講什麼理由就不想唸書、再沒什麼理由就發美國夢的另一種奧少年。由於《陣頭》標榜的是一種傳統文化汙名漂白的路線,加上這個「不唸書也是有可能開創一片天」的樂觀結局,當然會得到年輕人們的喜愛──尤其是跟阿泰一樣老是對父母大吼「你就是不懂我在想什麼」的失意青年。

picx_fdch2784525103.jpg  

  但是《陣頭》我卻願意推薦。的確阿泰一開始是一個奧少年,到結尾你也可以說他只是踩到狗屎運氣好,有記者訪問又有點像是誤打誤撞般地找到融合傳統和創新的方式。但九天民俗技藝團(以下部分簡稱九天)的故事,絕對不只是一個奧少年不小心功成名就的故事。

  老實說,這是一部配角表現讓主角跟著升天的電影。如果沒有阿西和柯淑勤、沒有廖峻老資格演員的大神級對戲,沒有瑪麗亞和梨子自然可愛,沒有林雨宣的殺妹大轉型,我想光是看柯有倫演戲我會氣死,劇情就跟真實生活一樣沒什麼脈絡我也會氣死。劇情會發生很多人說的,主角許多行為沒有厚度和深度,沒有前因後果,完全走一步算一步,其實我並不意外。馮導最近導的一部戲叫《真愛找麻煩》,活生生一部偶像版的鄉土八點檔,之前馮導的作品還有《真情滿天下》和《天下父母心(前段)》,這樣可以理解了吧...這些戲的劇情就是這樣,鋪梗有時候鋪好玩的,為了戲劇效果搞出來的劇情請觀眾也不要腦補太多背後深意,否則會很挫折。所以我不挑剔整體劇情,若是善意的忽略那些瑕疵不看,《陣頭》是有其教育意義的。

  所謂陣頭,在一般人的瞭解之中就是一群不會讀書的孩子,甚至是不學好的孩子。但在我一直認為,會願意與神明接觸,甚至每次宗教活動都乖乖參與的少年人,絕對不是壞到沒救。大概就像是戲裡阿信說的「這是我的家」一樣吧,這些社會邊緣地帶的孩子們最需要的就是團體認同感,因此他們總是尋找一個所在,其中有些就去跟了老大當了流氓,有些被陣頭團收留。有信仰的人,不會變得太壞,陣頭的孩子尊敬神明、尊敬師父,還能找回他們對生命的熱忱和渴望。陣頭不是一般人穿上行頭就可以上手,《陣頭》片中有許多傳統訓練方式和表演,上一段沒有提到小鬼的表現,也許他的角色能表現在劇情演技上的部分不是那麼多(不過我滿喜歡他拿邀請函給自己老爸那部分,可知阿賢對長輩的尊重,絕對不像阿泰到那時還在拉不下臉嗆老爸),但他在動作表演上下的功夫絕對不是不喜歡此片或他的觀眾可以輕易置喙的。雖然陣頭小孩個性可能很衝,嘴巴不饒人,一忍不住就想手來腳來,但(若沒有傷及無辜),他們甘心在神明和長輩前下跪認錯,就是一種了不起。

picx_fdch2784525104.jpg  

  我想九天會帶太子爺環島可能有很多緣由,但電影裡的阿泰就是個不想認輸又亂執著一氣的幼稚青年,所以對環島一事的起因沒有太多著墨,就讓他們莫名環島、突然開竅、意外暴紅。其實環島的目的是什麼呢?阿泰看到了樹林裡不同的表演方式,再看到小朋友手牽手去郊遊,可能他此刻已經了解到:世界很大,該出去尋找創意的衝擊;以及一個團隊需要的就是真心團結的夥伴,而環島能建立的革命情感就是最佳良方。至於梨子為什麼彷彿神靈附體般帶領九天成員向前暴衝,只需解釋為旅程讓他們找到了每一個當下的方向,其他邏輯都不重要了。

  沒錯,我一直說細節不重要、邏輯無所謂,就是因為《陣頭》在最後帶給觀眾的,是一種全身毛細孔都打開的震撼與感動。原來傳統文化可以轉變成這種型式,使大眾更能親近,甚至揚名海外;原來只要堅持下去不要放棄,「不晟仔」也能成為英雄,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在阿泰邊流淚邊向爸爸說,自己從小只是希望得到認同的時候,我完全無法控制自己的眼淚。因為我也是這樣的孩子,被罵大的,被打大的,但其實也是被期待大的。如果青少年們看《陣頭》最有共鳴的是「你就是不懂我在想什麼」,那麼身為大孩子(死都要裝年輕)的我已經知道,要讓父母了解自己、認同自己,「做」就對了。他們都怕孩子多繞彎,又不知道該怎麼辦,才總是怒目相向,但最後還是支持著你、以你為榮的,是阿泰的爸媽、阿賢的爸爸、梨子的媽媽、阿信(大徹大悟後)的爸爸,和你我的父母。如果我們心裡有夢,不要多說,踏實的去追吧。

  如果要推薦一部關於台灣傳統文化的片,近期我會推薦《龍飛鳳舞》,但如果要我推薦一部看完之後能精神振奮、讓莽撞少年們都會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過日子的勵志片,我會推薦《陣頭》。它不是一部毫無缺點的電影──從我落落長的心得來看,缺點還不少──但它是一部值得的電影。如果能在其中看到故事主人九天民俗技藝團的精神,這絕對是這部電影要帶給觀眾的、非常重要的訊息。我得到的收獲不是「這是一部拍得多好的電影」,而是繼續向目標前進的力量,繼續作夢築夢的勇氣,我想這種感動是勝過去挑剔所有所謂邏輯、所謂細節的。

picx_fdch2784525110.jpg  

  《陣頭》破億的價值不在於它拍的有多好──精采度不如《痞子英雄》、精細度不如《龍飛鳳舞》(都是1月檔期國片,故拿來比較),又不走愛情主線──而在於它抓到了台灣人需要的、喜歡的打拚精神,不退縮、不放棄,海島性格般的不那麼穩重,卻能隨著經驗越臻成熟。《陣頭》也許走不出台灣市場,但屬於它的任務是凝聚一股正向的力量,不只是像九天民俗技藝團在傳統文化推廣創新上成為台灣之光,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一種驕傲,一種能大聲宣告世界的驕傲。

  《陣頭》確實再次點燃了我心中那些夢想,如果你看過了,希望你也一樣有所獲得;如果你沒看過,希望你能進戲院,給《陣頭》一個感動你的機會。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陣頭 馮凱 柯有綸
    全站熱搜

    黃愛波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