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而復始的希冀與人生─
Father and Daughter /Michael Dudok de Wit

 


  是否曾經相信著什麼呢?
  是否因為相信著什麼,人生才因此有了意義呢?
  在不斷的許願和期盼下,帶著一點傷痕緩緩地走完漫長的人生,就像腳踏車不停轉動
的輪子般,一圈一圈,嘎嘎作響地…
   

1718183539.jpg

  系上的課堂上,教授讓我們看了這部由英國廣告動畫導演Michael Dudok de Wit創作
,獲得2001奧斯卡最佳動畫、法國安錫動畫影展,以及英國金動畫等大獎的小小默片動畫
。Michael Dudok de Wit在《Father and Daughter》中,加入了自己故鄉荷蘭的背景,遼
闊的空間感讓人在咀嚼這部作品時能夠輕易的進入導演帶起的氛圍,並且單純的去感受其
中蘊藏的涵意。與畫面互相加乘的配樂,時而輕快,時而帶點微憂無奈,單就這些,便足
以讓人對於這部作品得到的多座大獎信服。

1718183540.jpg

  一開始聽到教授要給我們看的這部片名《Father and Daughter》,出現在腦海的是一
首美國婚禮常用的老歌《Daddy’s little girl》,在即將嫁為人婦前,與白髮老父親的最
後共舞,” You're sugar you're spice, you're everything nice. And you're daddy's little girl.”
。西方的父親似乎不像東方的父親們自古建立了威嚴不可親的形象,總讓小女兒在自己膝
下恣意嬉笑奔跑,正如同那句老話,「女兒是父親的前世情人」,父親們不掩飾對小女兒
的疼愛,在自己眼中女兒是最閃耀的星星,一輩子願將她捧在手心裡。
  曾有長輩說我與爸爸的感情,可以說是到了「Daddy’s little girl」的程度。經過
不懂事的叛逆以及分隔兩地,身為獨生兒女的我,也漸漸樂於當一個「Daddy’s little
girl」。於是這部參著微微憂傷的《Father and Daughter》,讓我在一開始就想起了好久
不見的爸爸,而為之鼻酸。


1718183541.jpg


  動畫中的父女,在開頭就無法長相伴。從一大一小腳踏車的並肩而行,到斜坡上小女
兒的跑跳嬉鬧,即使沒有聲音,也充分能感受到這對父女之間的快樂以及對彼此的情感。
只有爸爸一半高的女兒被高高抱起,在女兒心中想必是很難忘懷的畫面吧,在爸爸的肩頭
上眺望這個世界,也許充滿了踏實的希望,「有了爸爸就好像什麼都能夠做到呢」也許是
這樣的安心感,在年幼無知的小女兒心裡,為父親畫出強壯溫柔的形象。只是父親的這一
個擁抱,似乎在小船的漸行漸遠中,從一種現實,變成一種願望。

  父親的離開,也許只留下一句「爸爸會回來」,甚至也許什麼都沒留下,但在小女兒
心裡對父親的信任感和依賴感,讓她毫無理由的深深相信:「我會再見到爸爸的。」這樣
的念頭從肯定句,到最後或許變成希望句,或是說,一種無名的信仰。

1718183542.jpg

  從小女孩進入了青少年時期,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最後年事已高,小女兒從未
放棄過到同樣的地點等待。父親的大腳踏車停靠在樹邊,也許漸漸生鏽,被當成大型垃圾
處理掉了,但那副情景:在風雨中屹立不搖的樹,從幼時身軀難以征服到長大能輕易登上
的斜坡,簡陋的船栓,和那片一望無際,帶走爸爸的海(或是大湖)──在小女兒的心中,
就像是基督教徒心中的十字架,或是佛教徒憧憬的佛祖足下的蓮花,融為一個符號,一個
象徵,使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回到那個地點,繼續許著爸爸回來的願望。
  沒有聲音看不見表情的這部動畫裡,我們無法從那些來揣測小女兒的心情。也許在等
待中她是不停的充滿期待,也許她臉上寫著無奈,或許是一種被拋棄的憤怒,再或著是重
遊此地就乾不了的淚痕。我們由這樣從未改變的等待中走過了她的人生,冒著風雨的,年
輕活躍的,漸漸成熟、踏入社會的,老邁的,釋懷的;有時候是堅定的等待,有時候是揮
之不去的在意,有時候無奈的向遠方眺望。只是這樣單調的行為,卻似乎道盡人生百態。
於是這小女兒的漫漫人生路,就在懷抱著這樣無法解釋的信仰中度過。


1718183543.jpg

  導演使用了許多車輪特寫的畫面,一直到小女孩進入老年,似乎也同樣有歲月的痕跡
的車輪子與踏著蹣跚步伐的老婦,再度一起踏上了這條熟悉的路。人生就像這車輪子般,
只是在同一個循環裡不停轉動,卻不知不覺得走了很多里程。信仰也如同車輪子一樣,人
們相信、許願、等待、失望,接著再度燃起希望。但光是這樣簡單的重複著,就足以讓人
們有耐心的活過一天又一天,只為了明天繼續那如同例行公事般的,肯定自己的信仰。

1718183544.jpg

  我這麼想,是否人都是靠著信仰以產生活下去的動力?說是信仰也許太嚴肅,不如換
句話說,是否人都必須相信著什麼,以此做為活下去的意義?教徒們為了好比說履行現世
的義務,或是救世的責任,或著是說,因為信仰自己的神祇而相信著自己是「有意義」的
生命體,也因此而努力活下去;換成宣稱自己是無神論者的其他人,或是對所謂宗教一點
興趣都沒有的人們,難道是不靠著信仰獨自過生活的嗎?齊美爾(Georg Simmel)認為:「
信仰最初是作為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關係而出現的。」例如動畫中的小女兒,她與父親的關
係對她來說便是一種「信仰」。對於他人的信任,乃至於一種精神上的依賴,不正是人們
賴以維生的信仰?
  這麼說似乎有點大膽或是聳動,但是我想沒有人是可以沒有懷抱著信仰就可以安好活
著的。以我來說也是如此。

1718183545.jpg 

  信仰的力量有多巨大,讓小女孩經過一天又一天的失望仍然等到了最後,海變成了草
原,腦海中那個景象已經改變,也許因此已經年老的小女孩才有勇氣,或是說理由,穿過
那片草原,看到那艘每天在心裡划行的船。我猜想她應該是很清楚的,父親即使一直平安
活著,到了這個時候也早已走過人的時間極限。也許到了某個年歲時,她已經了解到父親
是不可能回來──就像人們明知道「奇蹟」之所以名為「奇蹟」,正是因為發生的機率微
乎其微,但人們還是每天都在祈禱「奇蹟」出現。即使知道還是會失望的,卻無法不祈禱
著什麼,似乎只要堅信著,就可以繼續期待明天。也許能夠讓人不斷的堅持下去,便是信
仰本身的一種「奇蹟」呢?

1718183546.jpg

  女兒無論長多大,永遠是父親的「little girl」。最後當小女兒蜷在半埋入土中的小船
上,她看到的究竟是真實的父親,還是夢中的父親,已經不那麼重要;那種終於與父親重
逢的感動,即使是在夢裡,也讓她無比滿足吧。又驚又喜的她,再見到父親的時候,又回
到了父親的小女兒的姿態,那麼的需要被擁抱,那麼的需要依靠。有人說這或許是小女兒
也離開人世的意象,但是那也無妨,就像有宗教信仰的人都相信死去後可以到達天堂,能
在這時候見到父親,不就也是完整了她的信仰嗎?


  在一篇導演的訪談中,他提到這部動畫的出發點在於「希冀」。而到了片尾的最後,
導演讓腳踏車車輪在螢幕上不停轉著直到結束。不斷的產生希望,然後邊品嘗著現實,邊
擁抱著信仰,這樣週而復始的的人生,雖然帶著淡淡的無奈,也受了點傷,到了人生的最
後,仍然是像車輪子轉動般一圈接著一圈,也可以說是一種圓滿吧!


──獻給我爸,I am willing to be your little girl forever and ever.

黃把拔,影片在這裡唷!
在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愛波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